拼客圈 跨境电商 骏德茶叶怎么样?骏德茶叶的档次地位及产品价格是怎么样的?

骏德茶叶怎么样?骏德茶叶的档次地位及产品价格是怎么样的?

正山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梁骏德先生,2005年,创制了首泡金骏眉,成为正山小种四百年制茶技艺的全新变革者,引发了中国红茶的全面复兴,金黄明亮、迷人的红茶汤从此成为中国人茶桌上的靓丽风景线。

图为骏德茶厂

图为骏德茶厂门口的“正山小种红茶发源地”

为了让更多的中国人喝上地道的正山小种,他毅然在2008年的时候,投身商海,带领两个儿子梁添梦和梁天雄,创办了骏德茶厂和骏德茶业,生产出创新金、银骏眉、小赤甘、大赤甘系列,金玫瑰、金小种、正山兰韵、千芳尽品的一系列的创新产品,历经近15年的发展,骏德茶业已经成为中国红茶的领军品牌,骏德红茶成为消费者喜爱的茶饮,关于骏德的产品品质,梁骏德说:‘骏德的每一片茶叶都来自武夷山国家公园核心产区内,我们要让消费者喝到地道的料、地道工艺的正山小种’。所以消费者说,要想放心的喝到地道的正山小种,骏德是首选。

引子

2022年11月29日晚,中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在摩洛哥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上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是有关茶园管理、茶叶采摘、茶的手工制作,以及茶的饮用和分享的知识、技艺和实践。

1979年,陈椽教授根据中国茶叶的传统制茶技艺的不同,为了方便大家分辨学习茶叶,创造出绿茶、黄茶、黑茶、白茶、青茶、红茶六大茶类及花茶等再加工茶体系,囊括的2000多种茶品,深深融合进当代中国人的生活。

图为梁骏德先生

我们把目光穿越时空400年,桐木正山小种制茶技艺无疑是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头冠上的一颗具有国际化影响力的明珠。正山小种以其“柔性的力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搭建起东西方的文明对话,甚至改变了英国人的民族品饮习惯,诞生了英国下午茶。从十几岁就跟随长辈学习制茶的梁骏德先生,掌握了“传统正山小种制茶技艺殿堂级技术”,他制作的正山小种代表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的最高水平,每一泡正山小种,都在传承和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文明信息。

桐木关的山,是谁也搬不走的

图为武夷山桐木大峡谷

桐木村自古就是“正山小种发源地”。这里地势高峻,冬暖夏凉,终日云雾缭绕,土质肥沃。当然也是兵家必争之地,桐木关就雄跨了福建和江西的省界。当年的客家人自中原长途跋涉来到这里,满身的疲惫一扫而空,顿时神清气爽,心底升了在此安家落户的念头,战乱年代,有这样一片和平祥和又富饶的土地能够包容族群,无疑是上天最大的恩赐。桐木在当时人的眼中就是“世外桃源”,一片可以安放疲惫心灵的净土,按照中国儒家文化的理解,“可以大隐之地”。梁骏德先生的先祖当年应该就是在这种状况下,从地处中原的信阳固始迁居于此,安家落户。

梁骏德本姓江,随母姓改姓梁,世代做茶,传至他这一代已经是二十二代了,这是他们家族赖以生存的手艺。

在中国红茶界,关于梁骏德先生的江湖定位,媒体和业界专家权威的说法是“金骏眉首泡制作人”,但是,更多的国内外茶界同行将其称为“当代创新工艺—无烟正山小种之父”。

金骏眉创世事件当年的见证人之一闫翼峰先生讲,金骏眉让红茶重新走入中国消费者的茶桌上,这是金骏眉最大的功绩。金骏眉的火爆也让曾经很长时间被遗忘的正山小种产地桐木关,再次瞩目耀眼的恢复了往昔的勃勃生机,应该说,梁骏德先生是正山小种创新制茶技艺—无烟工艺的鼻祖,正山小种400年的制茶历史上,他堪称开创了一个新时代的传奇人物,名副其实的“当代创新工艺—无烟正山小种之父”。

图为菜茶

桐木地区,年均气温摄氏18度,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左右,非常适宜当地生长的小叶种茶树有性群体,当地人成为“菜茶”。正山小种红茶芽叶独有的特殊持嫩性,跟桐木天然的优良生态环境不无关系。

图为桐木茶园

陆羽《茶经》在茶树的生长环境方面有过非常精辟的描述,“上者生烂石,中者生砾壤,下者生黄土”。

桐木的茶园无疑是最顶级的“烂石”。茶园土壤由侏罗纪兜岭群火山岩和燕山期花岗岩分化而来,这里山高林密,落叶、枯萎的植被成了茶树天然的绿色肥料。这里的茶园从来不需要施化肥,不需要杀虫,茶叶品质是顶级的,这里的茶园都是高山斜坡的环境。

图为茶园

梁家茶园,有400年的梨树和200多年的红豆杉,旁边还错落生长着芭蕉树,优良的自然气候和地理环境为茶树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应该说和各种杂木、杂草的共生,使茶树在大自然的优选下获得了强大的基因,野性生长,使桐木的正山小种获得了幽绵香醇的口感,梁骏德先生经常讲,桐木天造地设的自然环境是没办法复制的,你可以学习技艺,但,这座山是无论如何也搬不走的,这是桐木正山小种之所以成为红茶鼻祖的本质原因。

图为梁家茶园

海拔1000多米的梁家茶园。周围云雾缭绕,远山轻云缠腰,入目一片碧翠。茶园的很多茶树生长在乱石和厚厚的苔藓中,茶树表层也生有厚厚的苔藓,这表明茶树最少有几十年乃至上百年的树龄,据说这也是正山小种“枞味”的来源。桐木的生态环境和地形地貌、土壤成分等适合红茶生长,因此,产自桐木正山的小种红茶,颜色金黄明亮,口感绵滑、鲜爽、幽香,有特有的山场气息。

图为茶园苔藓

“青楼”是正山小种传统制茶技艺的灵魂

骏德茶业不远处的溪水旁静静耸立着一座巨大的木制建筑物,背靠青山,前面是潺潺溪水,风水极好,当地人俗称“青楼”。它是每个来到桐木的外地人都会去膜拜的地方。这座青楼,据梁骏德先生介绍建于70年代,桐木村动用全体村民的力量,历时两年修建而成。

图为青楼

桐木正山小种制作有粗加工与精加工两大工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都是初加工的环节,“青楼”就是正山小种红茶粗制加工的车间。梁骏德先生介绍: “青楼结构多为三或四层,毎层都有特殊作用。一般一层为烘干室,烘焙茶叶;二层控温室,通过开关木门来调节温度;三层萎凋室,茶青均匀地晾在竹席上萎凋。外围楼板用来晾晒茶叶。“青楼”的燃料是马尾松柴,因为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梁家的马尾松都是高价从山外运进,相关质监部门还会定期对马尾松做病虫害检测。

图为马尾松

青楼的熏焙工艺:将复揉后的茶胚抖散在竹筛上,放进“青楼”的底层吊架上,在室外灶堂烧松木明火,让热气导入“青楼”底层,茶胚在干燥的过程中不断吸附松香,使正山小种带有独特的松脂香味。

图为烘干茶叶

传统青楼松烟熏焙劳动强度大,费工、费时。梁骏德先生讲,现在的年轻人肯下力气去学习的,越来越少了。但是,在茶友眼中,400年传承下来的正山小种工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散发出迷人的味道。

图为过红锅

梁骏德先生恢复了已经失传的“过红锅”工艺,这实际上是正山小种传统加工工序的一道步骤。将发酵过的茶菁,放在200摄氏度的锅内,赤手下锅快速摸翻抖炒3—5分钟,让茶叶中的酶迅速停止发酵,借高温去除青草气,活跃茶叶中的芳香物质,使茶叶的醇度和甜度得到提升,口感柔和、甘醇,香气浓郁,条索紧实匀整,色泽乌润,桂圆汤味明,汤色橙红明亮,叶底柔软,这就是传统正山小种的“过红锅”技艺。

历史选择梁骏德,缔造金骏眉的传奇

梁骏德先生是正山小种创新制茶技艺—无烟工艺的鼻祖,作为金骏眉的创世者,他和骏德茶业引领了中国红茶复兴的新时代。

据梁骏德先生讲,2003年,来自北京的张孟江先生和闫翼峰先生来到武夷山,向他提议用茶芽作原料将正山小种做成高端品牌。他亲自到山上采摘茶芽来做实验,几个小时下来也没有采多少,我当时就觉得用茶芽做茶太耗费人工和成本,这项提议不了了之。到2005年,张先生和闫先生再次来到武夷山,提议用夏茶来作高端茶。

在2005年6月17晚上,梁骏德用采摘的两斤多鲜叶,放置青楼用1000多瓦的高温灯进行萎凋,终于在2005年6月18号早上做出了第一泡茶,就是后来大家所熟知的金骏眉。

图为2005年6月22日做出来的金骏眉

2006年,北京的朋友将金骏眉带到了北京,北京的一些高端客户接触到这款茶,了解了它的产地和制作过程,到武夷山进行考察研究,带动了金骏眉的知名度。

2007年,金骏眉陆续上市,逐渐带动起整个红茶市场,同时也带动了正山小种的发展。至今,梁骏德先生仍然很感谢来自北京的朋友,他认为是他们将高端红茶的品牌理念带到桐木关,没有他们,桐木关的红茶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

图为骏德茶厂厂长梁添梦在萎凋茶叶

关于金骏眉的定义,坊间有很多说法,梁骏德的儿子,主管生产的骏德茶厂厂长梁添梦认为,金骏眉第一泡茶产于桐木关,所以要以桐木关金骏眉为标准。金骏眉区分的关键要看产品质量和制作工艺。红茶的制作分为“萎凋、揉捻、发酵、烘干”四个步骤,做红茶很容易,但要把红茶的口感、外形和质地做出来,却并不简单。真正的正山小种制作工艺,除了揉捻使用机器外,其他工序都是手工。特别是青楼的萎凋过程,骏德茶厂全部使用大的、含油量高的松木进行烟熏萎凋。

现在市场上90%的金骏眉都挂桐木正山小种的名号,对我们的影响有利有弊。好的一方面是共同宣传,扩大桐木知名度,坏的一方面则是产品良莠不齐,影响了金骏眉的市场口碑和质量品质。

图为骏德茶业总经理梁天雄

对于正山小种的准确概念定义,梁骏德的儿子,主管经营的骏德茶业总经理梁天雄认为核心有两点,一是产自桐木关自然保护区;二是按照特定工艺加工生产。

从国家层面上,正山小种2002年成为中国原产地保护产品。

“正山小种”的命名必须通过中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标志注册保护,取得原产地标记注册,否则是不能命名为“正山小种”。

注册产品的条件包括:1.来自本地区的种植产品。2.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正山是地理概括,指现在的保护区范围,它跨越两省三县,面积560多平方公里,两省是福建省和江西省,三县包括崇安县、建阳县和光泽县,在此范围内称为正山。桐木关范围内出产的茶可以挂正山小种红茶,武夷山以内的只能称小种红茶,超出武夷山范围之外的只能称工夫红茶,不能称小种红茶。

图为梁骏德先生

作为正山小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金骏眉首泡制作人,梁骏德先生说:我做茶多年,觉得做茶就是去做对的东西,能把茶做好是我最开心的事。作为金骏眉首泡制作人,从来没想过把金骏眉的制作工艺据为一家之有。有很多年轻人慕名造访武夷山,请我对他们制作的茶进行审评和指导,我从来都是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只有将金骏眉的制作工艺传播开来,才能真正将它传承后世,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制茶技艺正是在像梁骏德先生这样的制茶大师的引领下,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中国茶的魅力和内涵,我们才有机会通过正山小种去扣动中国文明悠长的文化脉搏,昂扬走在传统文化传承与当代文化创新的“茶叶炎黄文明的长征之路上”。

梁骏德先生简介:

图为梁骏德先生

1948年7月出生于武夷山星村镇桐木关茶叶世家,祖上世代都以做茶为主。梁骏德从小就对制茶工艺倍感兴趣,15岁时开始正式介入正山小种红茶初制加工(当学徒),在学徒时表现出众,对红茶的采摘标准、焙青、揉茶、发酵、烘干、加烟等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要求和火候都能拿捏的恰到好处,于是21岁时(1968年就成为生产队初制正山小种红茶的主要骨干,并负责技术把关。

梁骏德先生是首泡金骏眉制作人,也是还原最原始制作工艺–过红锅的第一人。
2003年金小种研制成功,

2005年6月18日创制第一泡金骏眉,

2007年小种红袍研制成功,

2008年4月创办骏德茶厂,

2009年6月金玫瑰研制成功,

2010年被评为“福建红茶杰出贡献人物奖”,

2013年南平市人民政府授予梁骏德先生为首届“南平市特级制茶工艺师”称号,

2013年南平市职改办认定梁骏德先生为首届“制茶工程师”,

2014年荣获“茶叶加工一级/高级技师”职称,

2017年南平市政府命名梁骏德为第四批南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2018年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山小种红茶制作技艺传承人。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拼客圈立场,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返回顶部